|
白虎湯
焦樹德
Compiled by:
Joe Hing Kwok Chu
焦樹德方劑心得十講
:白虎湯
知母18克、生石膏35~40克(先煎)、甘草6克、粳米6克。
本方原為治療傷寒病,發汗後,大熱不解,多汗出,不惡寒,大渴能飲,脈洪大而表現為陽明經証的主方,後世多用於治療各種高熱性疾病,以及一些具有高熱的傳
染性疾病出現身發高熱,雖出汗很多,但身熱仍不退,口大渴,喜多飲冷水,脈象洪大有力,不惡寒,反惡熱,不欲蓋衣服,面紅,舌苔黃,尿深黃等症狀者。在
50年代曾以本方或白虎加人參湯為主,隨証加減用於治療流行性乙型腦炎(暑溫),取得了良好效果,一時傳為佳話。
本方的配伍,前人是根據《內經》熱淫於內以苦發之的治則精神,取知母苦寒大清肺胃之熱,且能益津液為主藥;以生石膏之辛寒,大清陽明經彌漫之熱為輔藥;又
據”熱淫於內....佐以苦甘”的精神,以甘草味甘調中散熱,調和百藥為佐藥;再以粳米之甘味保護胃氣為使,合甘草以配知母,加強”佐以甘苦”的治則,不
但能緩中益氣(熱則傷氣),並能監制石膏、知母之寒,則既能清熱、生津,又能護胃氣而不傷中焦。
本湯的煎服法是先煎生石膏約10分鐘,然後加冷水,使湯不燙後,將余藥及粳米加入,煮至米熟,則湯成。第一煎煮取約200毫升,再加冷水煮取的200毫升
。將兩煎的藥汁混合後平分為2杯,每次服1杯,一日服2次,必要時也可服3次。甚或晝夜服4次(2劑)。
“白虎”為代表西方之意,中醫學把西方又代表秋天,白虎湯的意思,是說人身熱邪太盛時,猶如夏天暑熱熾盛之時,刮來一陣清涼的秋風(指服了白虎湯),暑熱
頓時消散。故取白虎為湯名,言其能清熱之性。所以本湯用於治療高熱性疾病,可說是效如桴鼓,立竿見影。有的醫家在治療重病時,把生石膏加至60~90克甚
至120~150克,而救死回生。但是臨床醫家也必須熟記白虎湯的禁忌証,否則會造成”下咽則斃”之禍。後世醫家在治療溫熱病的氣分証時,也主以白虎湯治
療,效果也非常好。為禁止醫家濫用此湯,故著名的《溫病條辨》一書中,特寫出”白虎四禁”以告誡後人,今特錄後,以提醒大家,千萬不可誤用。《溫病條辨》
第九條說:”白虎本為達熱出表,若其人脈浮弦而細者,不可與也;脈沉者,不可與也;不渴者,不可與也;汗不出者,不可與也。常須識此,勿令誤也。”
前人另有白虎湯戒,也錄之供參考。”白虎湯乃大寒之劑,若非大熱多汗,渴飲水者,不可服也。若表証不解,無汗而渴者,又不可服也,隻屬豬苓湯。”又曰:”無
汗喜渴而脈單浮者,勿投白虎。”
關於本方的方解與配伍關系,後人又有新的解釋,與前人不同,可見通過長期的臨床實踐,對中醫藥學理論,是會不斷補充和發展的。並且後人的解釋更能切合臨床
、指導臨床。例如《醫宗金鑒》”刪補名醫方論”對白虎湯的批注認為:”石膏辛寒,辛能解肌熱,寒能勝胃火,寒性沉降(清內),辛能走外(散熱),兩擅內外
之能,故以為君。知母苦潤,苦以瀉火,潤以滋燥(大熱汗出必傷陰津),故以為臣。用甘草、粳米調和於中宮,且能土中瀉火,作甘稼穡,寒劑得之緩其寒,苦藥
得之平其苦,使沉降之性皆得留連於味也。得二味為佐,庶大寒之品無傷損脾胃之處也。煮湯入胃,輸脾歸肺,水精四布,大煩大渴可除矣。白虎為西方金神,取名
以湯,秋金得令而炎暑(大熱)自解矣。”近代醫家及近代方書,多遵此說。並且近人研究,粳米在湯中煮熟時,還能混懸石膏的粉末,可增強清熱的作用。總之,
前人認為本方以知母為君,後也漸漸認為應以石膏為君。我也同意石膏為君之說,尤其在近代著名醫家張錫純先生指出石膏必須用”生”石膏以來,近代醫家多喜用
生石膏,在臨床上確實提高了療效。我在臨床上用石膏內服時,都用生石膏,並且要把生石膏打碎(或為末)先煎,如用量很大時,還常佐以葛根升發陽明清氣,以
免石膏寒抑中陽,每取得優異的療效。
在適應証方面,古人尚有”仲景白虎湯三証”之說,今錄之於後,以供參考。⑴”傷寒脈浮滑者,必裡有熱,表有邪,白虎湯主之。”(按:《傷寒論》原文”表有
熱,裡有寒”為傳抄之誤,今改正之。寒字亦改為邪字)(2)”傷寒,脈浮而厥者,裡有熱也,白虎湯主之。”(3)”三陽合病,腹滿身重,難以轉側,口不仁
而面垢,遺尿譫語,發汗則譫語,下之則額上生汗,手足逆冷,若自汗出者,白虎湯主之。” 《溫病條辨》也有白虎湯証3條,亦錄之供臨床時參考。(1)”太
陰溫病,脈浮洪,舌黃,渴甚,大汗,面赤惡熱者,辛涼重劑,白虎湯主之。”(2)”形似傷寒,但右脈洪大而數,左脈反小於右,口渴甚,面赤,汗大出者,名
曰暑溫,在手太陰,白虎湯主之。”(3)”手太陰暑溫,或已發汗,或未發汗,而汗不止,煩渴而喘,脈洪大有力者白虎湯主之。”
以上的適應証,如辨証准確,投服白虎湯可以出現往往連醫生也不可思議的特殊效果,實令人嘆服。
我在臨床上遇有病情嚴重的”高熱待查”、系統性紅斑狼瘡高熱、風濕熱高熱、細菌感染用抗生素無效的高熱、流行性乙型腦炎等患者,經過辨証,認為是白虎湯証
者,往往投大劑白虎湯隨証加減而退熱,這是數以難記的事實。但近人有的用白虎湯煎劑做動物實驗,卻看不到有明顯的退熱作用,可見白虎湯的治療機理,尚須進
一步研究,同時也說明,不要簡單地把白虎湯看成是退熱劑,應從整體觀和中醫的証候學中去探求其治療機理。
本方加生晒白人參6~9克,名曰白虎加人參湯或人參白虎湯,主治白虎湯証大煩渴、飲水多、脈洪數者;暑熱發渴脈虛者;太陰溫病,脈浮大而芤,汗大出,微喘
,甚至鼻孔扇者。總之,本方主用於白虎証見熱邪傷正,大汗出、大渴引飲而脈現虛芤之象者。本方能益氣生津,清消暑熱。
本方加蒼術9克,名蒼術白虎湯(或白虎加蒼術湯),用於傷暑濕勝發為濕溫,發熱身重,汗出熱不退,脈沉滑細者。
記得在1957年時,石家庄名醫郭可明先生在北京運用白虎湯和人參白虎湯隨証加減,治療流行性乙型腦炎,取得良好效果,1958年我們在北京也運用白虎湯
加減治療乙腦,有的效果不佳,身熱纏綿不退,舌苔白膩,後來請蒲輔周老先生會診,蒲老指出今年多雨多濕,應再加蒼術,後來我們改用蒼術白虎湯加減,取得了
良好效果。可見方劑的隨証加減,非常重要。
本方加桂枝9克,名桂枝白虎湯,仲景先師用本方治療溫瘧,病發時,但定時發熱,不惡寒,骨節疼痛,時嘔者。
我曾治一患者,長期以來,定時發燒,體溫可高達39℃,雖經幾家醫院檢查,都以”發熱待查”出院,未能確診。我觀其發熱時間均在下午2時左右開始,至晚上9時
左右熱甚,體溫可達至39℃,至夜12時則汗出身熱漸退。仔細詢問僅在剛發熱時微惡寒,幾分鐘即無,以後則但熱不寒,診其脈象弦數有力,故按溫瘧的治法,
用桂枝白虎湯加柴胡、草果、黃芩、焦檳榔、青蒿等,進10劑而愈。
我在臨床上應用白虎湯時,生石膏的用量,隨患者病情輕重及體質強弱、年齡大小而臨時酌定。一般成人常以25~30克起始,有時用40克、45克,甚或用到50、60、80克
。用30克以上時,常佐用葛根10~15克,以免寒抑中陽。小兒及婦女產後,則不可用量過重。
Sponsors' Ads by Google 以下為谷歌所提供贊助者之廣告
Last update: Mar 6, 2009; 10:26 a.m.
LAH
|